雅鲁藏布物种识别图
说明
- 标题前加
*
的为区域内潜在存在,但尚未拍摄到的物种,识别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物种,请及时询问专家 - 标题格式为
物种中文名 拉丁名
(物种类别为中文名 英文名
) - 各物种下方的补充说明中,加粗部分为最常用的判定标准
- 各物种所标记的分布信息仅基于现有调查结果(不代表其他区域没有),仅供参考
通用标签 General tags
不可用数据 Useless data
当相机被放置在监测员家中、家附近,或相机翻倒连续拍摄/被遮盖时,数据打上不可用数据 Useless data
标签
无动物 Blank
当媒体内没有物种时,被视为空拍,打上无动物 Blank
标签
拍摄到昆虫等(蛾子、蝴蝶、蜘蛛等)通常记为无动物
不确定有无动物 Uncertain
当不确定媒体内是否拍摄到动物,可打上不确定有无动物 Uncertain
标签
不确定标签 Unidentified species tags
不确定物种 Unidentified
当难以确认拍摄到的物种或物种类别时(如露出身体部位过少、移动速度过快、距离较远、模糊、黑夜中发光的眼睛等),打上不确定物种 Unidentified
标签
鸟类 Bird spp.
当不确定拍到的鸟类物种或无法鉴定时,可打上鸟类 Bird spp.
标签,后续可尝试补充鉴定
蝙蝠类 Bat spp.
所有蝙蝠
鼠类 Mouse spp.
所有老鼠
鼠兔类 Pika spp.
所有鼠兔(耳朵大,尾短,隐于毛被内),详情见兽类/其他小型兽类/鼠兔类
松鼠类 Squirrel spp.
松鼠类可不定到种,如定种(除非非常确定)请询问专家,详情见兽类/其他小型兽类/松鼠类
鼬类 Weasel spp.
不确定是黄鼬或黄腹鼬(或其他鼬类)
蛇类 Snake spp.
极少情况会拍摄到蛇(因蛇是冷血动物,通常不会触发红外相机),可以询问专家尝试认种,如无法认种,写蛇类 Snake spp.
即可
兽类 Mammals
灵长类 Primates
猕猴 Macaca mulatta
尾巴毛多,腿部黄色,灰黄二色
白颊猕猴 Macaca leucogenys
尾巴毛少,腿部棕偏黑,有络腮胡子,脸颊部位灰白色(有时不明显)
*戴帽叶猴 Trachypithecus pileatus
尾长且粗,地面活动时,尾正常垂于身后;全身浅灰色,冬季时腹部带橙色;树栖猴类,四肢短于长尾叶猴;面部黑色,两颊有横向伸长的鬓毛
*喜山长尾叶猴 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
尾长且细,地面活动时,尾向前弯折,驮于背后;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偏地栖的猴类,因此四肢修长;面部黑色,没有戴帽叶猴那样发达的“虬髯”,但有一圈白色的络腮胡子
有蹄类 Ungulates
赤麂 Muntiacus vaginalis
红尾巴、浅色腹面(红腿确定为赤麂,黑腿亦可能为赤麂):赤麂尾部背面与躯干颜色相同,均为红色,腹面浅色;赤麂的角柄很长,明显长于角干;四肢常为红色,亦有部分个体四肢黑色
分布:墨脱各区域(海拔偏低)
贡山麂 Muntiacus gongshanensis
黑尾巴、黑色腹面:贡山麂虽然体色从黑色到棕色都有,但尾部背面颜色明显不同于躯干的颜色,永远是明显深于躯干毛色的黑色,且腹面也为黑色;贡山麂角柄较短;四肢接近黑色
分布:墨脱各区域(海拔偏高)
麂(未定种) Muntiacus sp.
对于未拍到可鉴定到物种的特征(如腿部、腹部、尾部等)的照片或视频,记录为未定种的麂
马麝 Moschus chrysogaster
颈后“螺旋纹”、喉部无明显纵纹:马麝体色浅褐而带沙黄色,喉部无明显白色纵纹,颈部背面具有漩涡状毛丛,形成横斑状斑纹(通常 3-4 条横斑),而且体型显著较粗壮;
区分麝类和其他有蹄类:麝耳朵长,尾巴不明显,臀部大(擅长跳跃);雌雄都没有角,雄性偶见獠牙
分布:米林派镇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喉部纵纹、颈后无横斑——林麝体色深橄榄褐色,喉部有两条明显的奶油色纵形条纹,颈部背面没有横斑
分布:波密普热
黑麝 Moschus fuscus
体色发黑、偶尔略有斑点——黑麝体色黑褐色或深褐色,耳部亦为黑色,喉颈部无斑纹;
分布:波密巴卡、格当、聂拉藏布
*喜马拉雅麝 Moschus leucogaster
体色偏深、耳内灰白长毛——喜马拉雅麝体色灰褐色至棕褐色,臀部、颈部毛色稍浅,耳部内缘具灰白色长毛(作为和黑麝区分的主要特征之一)
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体型巨大似牛,肩部高耸,身体后倾,鼻梁弓起;角向后弯,又称“扭角羚”
分布:墨脱各区域
赤斑羚 Naemorhedus baileyi
体色红色:体型似山羊,四肢明显粗于麂类;斑羚中体型最小的,毛色为辨识度极高的亮红棕色;尾三角形,具黑毛,但明显短于中华斑羚;背脊至尾基有一条狭窄的深色中线;犄角短小而纤细且向后弯
分布:波密巴卡、波密普热、米林派镇、德果、格当、西贡、聂拉藏布
中华斑羚 Naemorhedus griseus
藏东南地区唯一尾长似马尾的斑羚种类,体色褐色或灰色,四肢和喉斑色浅,与体色对比鲜明:冬季被毛深褐色,四肢和喉斑橙色;夏季被毛浅褐色或灰色,四肢和喉斑浅黄色或白色;具粗的深色背纹。尾具发达如马尾状的黑色丛毛,尾尖可垂至后腿中部。
分布:在藏东南分布于高海拔林区,如波密巴卡
喜马拉雅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体色红褐色的斑羚种类,但没有长马尾:体色红褐色具麻点,有点类似赤斑羚,但有明显的白色喉斑,腹面和四肢颜色稍浅于躯干部。尾似赤斑羚,三角形,有黑毛,但没有形成长马尾,明显短于中华斑羚。
分布:米林派镇
喜马拉雅鬣羚 Capricornis thar
白腿:喜马拉雅鬣羚四肢下部颜色较浅(接近白色),不发红,相较于中华鬣羚,鬃毛长度较短且颜色较深;腹部不红
分布:在藏东南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如米林派镇(与中华鬣羚同域分布)、墨脱各区域
中华鬣羚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红腿:中华鬣羚四肢下部为棕红色至锈红色,腹部也沾红色,鬃毛较长,通常为白色至污白色(少数有,雅鲁藏布区域拍到的很多个体鬃毛偏短且白色不明显)
鬣羚 vs 斑羚:鬣羚体型是斑羚约两倍大,颈部更粗,四肢更长,通体发黑,斑羚偏红或黄
分布:米林派镇(与喜马拉雅鬣羚同域分布)、波密巴卡等高海拔区域
鬣羚(未定种)Capricornis sp.
对两种鬣羚同域分布的地区(如米林派镇),对于未拍到可鉴定到物种的特征(如腿部、腹部)的照片或视频,记录为未定种的鬣羚(Capricornis sp.)
野猪 Sus scrof
分布:各区域广布
大中型食肉动物 Large and medium carnivores
孟加拉虎 Panthera tigris tigris
分布:格当、马迪等(仅拍摄过一只)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云纹 + 豹脸:头大,吻部长,口裂大,尾长,接近尾端为黑色环纹;偏夜行
分布:波密巴卡、墨脱各区域
云猫 Pardofelis marmorata
云纹 + 猫脸:头圆,吻部短;体型与家猫相似;尾长而蓬松,行走时尾巴大多保持僵硬且平直的姿态;偏昼行
分布:墨脱各区域
金猫 Catopuma temminckii
尾巴末端弯曲上翘,尾尖腹面亮白色(主要辨识特征):体型为家猫 2-3 倍大;肌肉发达,头大,吻部长,体型似小型的豹和虎;体色多变(纯色、花斑),以红色为主,还包括黑色、灰色和花斑型;但无论体色如何变化,尾尖腹面永远翘起,并显露出醒目的白毛(有的全黑色型不显);偏昼行
分布:各区域广布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尾较短较直的小型猫科:深色斑点(墨脱的南亚亚种斑点多为黑色实心);体型与家猫相似;尾巴中等长度,尾尖耷拉不到地面,尾形近似棒槌;偏夜行
分布:各区域广布
豺 Cuon alpinus
短吻、低额的棕红色大型犬科:体型接近狼,毛色棕红(俗称“红狗”),外观与赤狐有些类似,但体型远大于赤狐,并且吻部短宽,脑门很低,耳半圆形,尾尖发黑;常成群活动;行进时常发出“吱吱”叫声互相联络
分布:各区域广布
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
体色红褐色,腹面深色,尾具环纹
分布:波密巴卡、格当、马迪、格林、西贡等
黑熊 Ursus thibetanus
黑色、窄脸、具鬃毛的中型熊类:胸口具白色 V 字领;头型窄长似狗,颈部有发达的鬃毛,肩部肌肉不像棕熊那样高高隆起
分布:波密巴卡、墨脱各区域
棕熊 Ursus arctos
宽脸、隆肩的大型熊类:体型大于黑熊;脸部宽阔,肩部肌肉高高隆起似驼峰;体色以棕色或蓝灰色为主,颈部常有白色环纹
分布:波密巴卡
小型食肉动物 Small and medium carnivores
亚洲狗獾 Meles leucurus
喉部黑色的扁平獾类:与猪獾较难区分,但拍到的大概率都是狗獾
狗獾面部更为黑白分明,吻短,喉部大面积黑色,是与猪獾最主要的区分点;身材比猪獾更为扁平,尾一般是与躯干相同的黄灰色,仅尾梢白色;
猪獾的喉部白色,尾部全白色,且体型比狗獾更高,走路时有点“撅屁股”
分布:波密巴卡、波密普热、米林派镇
黄喉貂 Martes flavigula
黑黄相间的大型貂类:大小与猫类似;行动迅捷,自动相机中经常只拍到残影,但配色独特,不易误认,身体两端(头和臀尾)和四肢黑色,身体中间黄色;头形扁平,吻部较长,与鼬类和石貂明显不同;活动姿势极具特色,通常弓背蹦跳前进,尾部在移动时也通常向上高高弓起;通常两只一同出没;严格昼行
分布:各区域广布
石貂 Martes foina
体型短粗的中型貂类:尾巴蓬松,尾长明显短于黄喉貂;喉胸部白色,其余部分基本呈暗棕色;严格夜行,独居,多出没于高海拔多岩生境
分布:米林派镇(仅拍到半条蓬松的尾巴)
黄腹鼬 Mustela kathiah
背侧和腹侧界限分明的鼬类:腹部和下颚黄白色,其余部分咖啡色,尾长大于体长之半
分布:波密巴卡、墨脱各区域
黄鼬 Mustela sibirica
黄色的体型较大的鼬类:体色为较均一的黄褐色,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尖深色,但有时不明显
分布:波密巴卡、米林派镇、墨脱各区域
水獭 Lutra lutra
水边活动、尾部扁平的瘦长黑色食肉类:体型与猫接近,尾扁平,体色灰黑色,喉部白色。
中国分布有三种水獭:欧亚水獭(即本条目)、小爪水獭、江獭,雅鲁藏布区域可能三种水獭均有分布,目前拍到的水獭为欧亚水獭,可关注是否拍到其他两种水獭(不确定时请咨询专家)。
欧亚水獭吻部较长较宽,指间半蹼;常独居或成对活动,主要栖息于河流的上游,湖泊,以及急流区域,夜行。
江獭比欧亚水獭更大,头部更圆,吻部很短,指间全蹼,在用手抱着食物时可明显看到蹼一直延伸到指尖;常以三只以上的小群活动,主要栖息于大河下游的缓流区域,昼夜都活动。
小爪水獭是体型最小的水獭,头部圆,吻部短,头形与江獭接近,但体型短胖,指间无蹼,手指与人手类似;常以三只以上的群体活动,主要栖息于林间浅水溪流,偏昼行。
斑林狸 Prionodon pardicolor
体型细长、尾长具环纹、全身遍布黑点的小型食肉类:体型小,躯干细长且灵活,身上有明显的斑点,颈部有几道明显纵纹,尾长(几乎等于头体长)且遍布环纹;常在灌丛或矮树上活动,严格夜行
大灵猫 Viverra zibetha
长吻、驼背、尾部具环纹、行动较迟缓的中型食肉类:体型与小狗近似,身体侧扁,比小灵猫显得更高;走路时垂着头且有点驼背,脖子下有黑白环纹;身上斑点不清晰,似云纹;尾部黑色环纹比小灵猫的更宽;头形狭长,吻部长于小灵猫;喜欢林缘和开阔生境;偏夜行
小灵猫 Viverricula indica
姿态似猫、头形似鼬,尾具环纹、全身黑点的小型食肉类:颈侧条纹不如大灵猫显著,身体斑点较斑林狸小,较大灵猫清晰,后背至后臀有多条黑色纵纹,从后方看时尤其清晰;尾部黑色环纹窄于大灵猫,且尾尖通常醒目白色;严格夜行,常见于农田和村庄附近
注:目前仅在江新拍到过一次非常不清晰的小灵猫(不确定)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长吻长尾、脸部黑白分明的中型食肉类:与椰子狸的主要区别是身体和尾部均无斑点
其他小型兽类 Other small mammals
帚尾豪猪 Atherurus macrourus
长满棘刺、尾部似扫帚的大型啮齿类
松鼠类 Squirrel spp.
松鼠可不鉴定到物种,特征较明显的鼯鼠类可以联系专家(李成等)协助鉴定物种
橙腹长吻松鼠 Dremomys lokriah
长吻松鼠属(Dremomys spp.)的尾巴细
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蓝腹松鼠 Callosciurus pygerythrus
丽松鼠属(Callosciurus spp.)的尾巴粗且蓬松
明纹花松鼠 Tamiops macclellandii
李氏小飞鼠 Priapomys leonardi
黑白飞鼠 Hylopetes alboniger
灰头小鼯鼠 Petaurista caniceps
灰鼯鼠 Petaurista xanthotis
云南大鼯鼠 Petaurista yunanensis
橙色小鼯鼠 Petaurista sybilla
鼠兔类 Pika spp.
可不识别物种,如需识别物种可联系相关专家鉴定(如廖锐、陈怀庆等)
灰颈鼠兔 Ochotona forresti
分布:米林派镇、格当
鸟类 Birds
不完全确定时,请及时询问!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are not 100% sure!
注
本识别图鉴仅列出了雉类及其他相对多度较高的鸟类,仅供参考
雉类
黑鹇 Lophura leucomelanos
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灰腹角雉 Tragopan blythii
红喉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ogularis
环颈山鹧鸪 Arborophila torqueola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棕尾虹雉 Lophophorus impejanus
雌鸟鉴定请参考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白尾梢虹雉 Lophophorus sclateri
雌鸟鉴定请参考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藏马鸡 Crossoptilon harmani
藏雪鸡 Tetraogallus tibetanus
黄喉雉鹑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雪鹑 Lerwa lerwa
猛禽类
鹰属(Accipiter spp.)
林栖猛禽,腿长且无毛,翅短圆,尾羽长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凤头鹰 Accipiter trivirgatus
苍鹰和凤头鹰都已大型猎物为食,因此腿明显粗于其它鹰属,个体也大于其它鹰属;二者主要区别是苍鹰体色灰白,有白眉纹;凤头鹰体色褐色,后脑勺有短冠,喉部有醒目的黑色喉中线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雀鹰 Accipiter nisus
雀鹰和松雀鹰腿细长,二者主要区别是,雀鹰下体和脸带红色,松雀鹰以灰色为主。
凤头鹰雕 Nisaetus cirrhatus
鹰雕类体型明显比鹰属粗壮,个体也更大;腿长,而且羽毛覆盖全腿直达脚面,有羽冠,尾长
凤头蜂鹰 Pernis ptilorhynchus
凤头蜂鹰体型大,腿较短且无毛,头非常小,额头有一对鼓包,眼先羽毛鳞片化,眶上嵴不发达,导致眼神和神态比其它鹰科猛禽看起来更“呆”
褐林鸮 Strix leptogrammica
灰林鸮 Strix aluco
林雕鸮 Bubo nipalensis
北领角鸮 Otus semitorques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栗鸮 Phodilus badius
小型鸟类
丘鹬 Scolopax rusticola
夜行林栖鹬类,主要特征是眼睛位置极其靠后,枕部有四条宽黑横纹,喙长,腿短
山斑鸠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斑林鸽 Columba hodgsonii
斑尾鹃鸠 Macropygia unchall
黄嘴栗啄木鸟 Blythipicus pyrrhotis
灰头绿啄木鸟 Picus canus
紫啸鸫 Myophonus caeruleus
条纹噪鹛 Grammatoptila striata
黑顶噪鹛 Trochalopteron affine
红头噪鹛 Trochalopteron erythrocephalum
灰腹噪鹛 Trochalopteron henrici
蓝翅噪鹛 Trochalopteron squamatum
大草鹛 Babax waddelli
银耳相思鸟 Leiothrix argentauris
白冠噪鹛 Garrulax leucolophus
大噪鹛 Garrulax maximus
黑领噪鹛 Garrulax pectoralis
眼先浅色
小黑领噪鹛 Garrulax monileger
眼先黑色
灰胁噪鹛 Garrulax caerulatus
眼纹噪鹛 Garrulax ocellatus
白颈鸫 Turdus albocinctus
虎斑地鸫 Zoothera aurea
背后也遍布斑纹,腹部斑纹月牙状
长尾地鸫 Zoothera dixoni
背后无斑纹,腹部斑纹为半圆形